当前位置: 体育竞猜平台(中国)体育有限公司 > 体育竞猜平台(中国)体育有限公司  > 集团党建

向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张锦梅同志学习

2021/9/9 0:00:00 来源:本站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省委作出表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授予张锦梅等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为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感恩奋进,凝聚起建设新青海的强大力量,近日,中…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省委作出表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授予张锦梅等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为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感恩奋进,凝聚起建设新青海的强大力量,近日,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向张锦梅同志学习的通知》,公司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张锦梅同志先进事迹,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忠实履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的忠贞和赤诚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伟大实践中。

张锦梅同志先进事迹 

张锦梅,女,汉族,1965年7月出生,1988年6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青海循化人,大学学历,林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原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宁市西山林场、小桥苗圃、湟水林场担任副场长、主任、场长等职务。2013年3月至今,任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投身林业工作33年来,张锦梅一直从事种苗繁育、城市园林绿化、荒山造林等工作,长期致力于乡土树种研究与选育。围绕制约青海林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突破青海省杨树杂交育种的难题,选育出多个杨树良种,丰富和扩大了阔叶树造林绿化品种,为我省荒漠化治理、水源涵养林建设提供了稳定优质良种,为推动青海生态绿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被西宁市市政府、西宁地区绿化委员会评为绿化标兵;2009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森林公园建设先进个人;2020年被评为青海省“昆仑英才·青海高原工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坚守初心,勇于担当,始终践行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张锦梅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保持奋斗精神,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科技领军人才作用。1992年,正值西宁开展南北山绿化之际,张锦梅从湟中县农技推广中心调到西宁市西山林场,负责杨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造林。初到林场的她吃了一惊:贫瘠的土壤、光秃的山丘、狂风卷起沙尘,满目的黄土、黄沙;立地条件差,造林技术落后,生态环境恶劣,面对“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植绿不见绿”的窘况,生性好强的张锦梅暗下决心--一定要为青藏高原种出绿色,“10年不行再10年,找对路子总能造活林子,让绿色成为子孙后代的成长底色。”换上工作装、穿上爬山鞋,张锦梅一头扎进西山林场。上午,她和工人们一起上山,手把手指导他们掘土、插眼、撒种,提高种植成活率。下午,她和同事往返林地和实验室,做实验、录数据、找问题,寻找最适宜的植物种类。夜晚,她带领工人利用杀虫灯,徒手捡虫,用了3年时间,虫口密度大幅下降,育苗成活率提升至80%以上。

1996年,张锦梅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她心潮澎湃,喜极而泣。她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把自己毕生精力花费在林业工作和事业上”,这是她对党组织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自己人生的奋斗方向。

2013年,经西宁市政府批准,成立了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张锦梅担任所长。对她来讲,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问题,她迎难而上,充分发挥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作风,从最初组建队伍起,她带领全体职工起早贪黑,忙规划、搞设计、写报告,最终建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设施完备的研究单位。她深知林业发展对科研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科技含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她改变以往管理理念,以抓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编制林科所发展规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制定研究室、实验室设置和实验仪器购置等方案,谋划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林科所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恪尽职守,坚定执着,始终秉持实干精神攻坚克难

多年来,张锦梅一直奋斗在林业建设最前线,从事造林绿化、花卉苗木繁育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等工作。不管是在林场、苗圃还是林科所,始终紧紧围绕制约青海林业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攻坚克难,潜心研究,选育出一批杨树、丁香等优质良种,研发出一系列绿化技术规程,摸索出一套成功的育苗造林经验。

她带领团队多次深入海西州都兰县巴隆村杨树沟,寻找天然青海杨树种,采花序、采种条,采取水培杂交和无性繁殖,10年间选择了80多个单株,从中筛选了“高径生长量大、抗逆性强”的3个优良单株,进一步探索有效的选育方式,将杨树育种周期缩短3至5年。开发了一套规范完善的杨树优良品种制穗、扦插、培育技术体系,形成了以杨树良种繁育为中心,选育、试验、示范、生产、推广为一体的良性生产模式,在全省范围内起到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为培育丁香的种质资源,她带领队攻克重重难关,通过杂交培育出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花期长的丁香品种。羽叶丁香是国家濒危植物品种,她和团队采取嫁接、组织培养、扦插等方式,经过多年攻关,最终破解组织培养技术难题,成功培育出第一批羽叶丁香组培苗。这项工作不仅实现了羽叶丁香这一濒危物种大规模推广种植成功“破冰”,还为进一步丰富青藏高原的植物种类奠定了基础。如今,丁香品种从最初的6种增加到103种,实现可繁育的有69种。在国家级丁香种质资源收录平台收录丁香种(品种)36份,基本建成首个国家丁香林木种质资源库。

平时工作中,以科研促生产、以生产带科研的理念在张锦梅的脑中深深扎根。她注重科技兴林,应用科技转化推广,积极攻克难题。青海省气候条件差,干旱缺水,针对困难立地条件下旱作造林,她创造性地总结出适宜西宁地区的旱作造林技术,筛选出抗旱性能较强的树种和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为干旱无灌溉条件地区的造林提供技术指导,为改善西宁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形象作出了贡献,也为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修复及干旱造林提供了示范样板。她注重成果应用和支撑作用发挥,将科技与林业生态建设和种苗工程项目相结合,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主持建立了杨树良种繁育、城镇绿化大苗培育和花灌木培育三个大规模育苗示范基地。基地育苗生产总规模达到520亩,培育各类花卉苗木品种30余种,年生产各类花卉苗木150余万株/墩,成为西宁市主要骨干示范苗圃,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全国特色种苗基地”等称号。

甘于奉献,砥砺前行,立志培养更多林草人才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兴旺都离不开传承。张锦梅深知只有发挥好传帮带作用,青海的生态绿化事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自担任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以来,她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积极吸纳人才,鼓励深造,采用请专家授课、现场练兵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成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成立森林生态研究室、高原花卉研究室和经济产业研究室,先后申报青海省省级重点林木良种(杨树)基地、青海省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西宁市林业科学技术研发中心。通过“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成功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学李厚华教授及国家林草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薄乖民副总工程师,在海棠新品种培育和优树选育、湟水河流域森林立地分类评价与生态景观林布局及经营模式等方面,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柔性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培养西宁市引才聚才“555”创新团队,借助“西部之光”选派2名年轻骨干赴北京林业大学学习,为进一步开展林业科研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同时,张锦梅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按特长进行明确分工,一方面充实科技力量,加强一线指导,另一方面明确责任区,落实岗位制,把严格劳动纪律、兑现奖惩制度作为重要措施,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保证了工作有序开展。她积极参与省、市专业技术人员及社会相关人才培训授课,针对不同培养对象,认真准备培训内容,开展专业讲座累计40余课时,受众达2000余人次,为我省林业人才队伍建设作出贡献。如今,黄土披上“绿色”,大地铺上“绿妆”,张锦梅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换来了梦想成真。经过几代林业人不懈奋斗,一幅绿满高原的画卷正在西北大地徐徐展开。张锦梅已年过半百,她的许多同龄人都已退休享受弄饴之乐,但她还与年轻人一起“战斗”在林草一线。她说:“只要还在岗,我就要守在科研一线,培育更多适合在青海种植的树种,让绿色成为青藏高原未来发展最靓丽的颜色!”

相关资讯